小学教学说课稿

时间:2025-09-08 21:10:56
小学教学说课稿

小学教学说课稿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教学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教学说课稿1

各位评委、各位同行大家好:

我是富拉尔基区和平街小学校的参赛选手李明远,今天我说课的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所编写的《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第三课《保存资料》。

一、教材分析

从新理念的角度审视、分析教材,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学会了如何用浏览器上网以及查找网络信息,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而且学生对于探索网络世界的兴趣得到了激发,学习兴趣变得更加浓厚了,夸美钮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他们想更深一步地去挖掘新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自然地揭开新课的面纱,这节课是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掌握保存网页、图片以及部分文字等信息,这是学生上网所必需掌握的基本操作。因此,本节课在本学期的学习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索能力和合作意识。加之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动教学情境的创设,他们将会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经历体验中产生需求,探究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立足学情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掌握保存网页、网页上图片以及网页上部分文字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点,培养成功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亲历、体验、探索,掌握保存网页上图片、文字及整个网页的方法。

教学难点:保存整个网页。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情景导学法和任务驱动法

⑴情景导学法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我在本节课的开始环节设计了一个实例,在真实的情景中将学生引入到所要学习的内容中来,这样的设计不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⑵任务驱动法

为了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所以本课中我使用了“任务驱动法”,教师布置任务,并给出提示与指导,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找出解决办法,学生完成了一个任务,伴随着的就是一种成就感,这样可以更加激发学生的对于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也避免了传统教学方法“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给学生的茫然的感觉。

六、教学流程

围绕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立足反思重建,我先后三次修改和完善教学设计,听取他人的建议,加之两次教学实践,最后确定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信息技术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所以我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上节课学会了如何在网络世界里畅游穿梭,你们觉得有趣吗?同学们看,我们的学校是由老师、同学和校舍组成,那同学们想想在访问的网站中都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同学们回答:网页。那网页又是由什么组成啊?文章、图片、动画……。继续设问:那你们有办法把漂亮的图片、好看的文章或你喜欢的网页保存起来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一下。

有目的地提出问题,学生的回答循序渐进的自然过渡到新课,并且使学生自发地产生学习新知的兴趣。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便是成功的一半,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探索新知,完成任务

立足原有平台,抓住新旧衔接,创设需求,探索问题方法,这一环节我循序渐进的设计了3个递进性活动:

1、教师引导,学习新知

保存一个网页。以网页为例,该网页主要介绍一些关于花朵方面的知识,与科学课有联系。

访问网站-—单击相关链接——显示相应的网页——打开“文件”菜单——单击“另存为”——指定名称是“我的文档”的文件夹——可以命名,单击“保存”按钮

此过程讲授后请学生上台操作以巩固新知,操作时教师适时评价,也可找学生进行评价,适当运用鼓励的语言:“看,这个小同学真像个小老师呀”、“这位同学讲述得比老师还明白”。同时提醒学生在引用他人著作时要注明出处,以提高小学生对知识产权的认知。

“保存网页”的步骤非常简单,但对于孩子来说是第一次接触稍有困难,在这里,我设计“教师示范、学生示范、小组合作示范”等几种形式,巩固新知。

2、小组合作、共同学习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达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目的。此环节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在这个环节中,作为教师的我们也要参与到学习中去,参与到每个小组的学习和讨论,在巡查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进一步提出循序渐进的问题,从而解决学生的困惑。在交流时,注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做到学生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能掌握的知识,如果在遇到困惑时组织小组的学生共同思考,共同努力,解决问题,此时的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在学习新知时,首先给一个提示:保存网页上图片的方法与我们学习的画图中图片的复制与粘贴很相似。并且告诉他们,四人一组,分工明确,给他们一些分工的建议,成员可以分成组长、调查员、操作员、汇报员。但并不是说每个成员都自己做自己的事,还是需要共同讨论,接受组内的其他同学的意见,商议解决问题。此时教师,走进学生的小组中去,了解学生的疑惑,从点播的角度促使学生进行学习。如果遇到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我就顺势点播,激发学生的知识潜能,从已有的知识中寻求新的途径,激励学生从多条路经出发,或者自己开辟蹊径,利用小组长的组织建立可行的学习过程。

保存方法:

打开网页—选定图片—右击图片另存为—输入文件名—保存图片。

这个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3、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本环节是在前两个环节和以前的知识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及小组合作的形式,对本课知识点有了深刻的理解,加之保存网页上的文字的操作方法与前两个知识点有相近之处,所以趁热打铁,为学生提供自学课件,让学生自主探究,掌握保存网页上文字的方法。

教师引出:有的时候网页上既有图片又有文字,如果你不想要图片,只想要文字,那该怎么办呢?这个一定更简单吧!试试看吧!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指导 ……此处隐藏29907个字……童年成长过程中发生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少年的心愿,他是由祖母去世引出来的,说的是成长的一种心态和姿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比较密切,成长需要自信,正确的认识自己是一种美德也是一份美丽,在青少年时代如果都能像作者那样“和时间赛跑”做时间的主人,对学生而言是受益终生的。

2、教学的重点、难点

因为这是第二课时,学生对生字的认识,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所以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虽然“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使学生在阅读时获得这一启示,并能引导他们对这一问题有所感悟。

由于时间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对其理解也比较模糊,因此,引导学生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3、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教材的内容,依照单元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感情朗读课文。展示收集、积累的珍惜时间方面的名言警句。

(2)、过程与方法:能对自己不理解的语句质疑,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在个性化的朗读中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懂得时间一去就不复返,要珍惜时间的道理。

二、说教法。

1、授之以渔,教给学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方为终身之用”。我引导学生运用“朗读——理解——感悟——朗读”的方法来读懂这篇课文。“活读运心智,不为书奴仆”,只有学会怎样读书,才能将一本死的教材读活,因此,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尤为重要。

2、注重朗读,感悟内容

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

3、加强训练,培养能力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凡是技术,没有不需要练的。”课堂上,应抓住一切可选用的机会进行训练,如朗读训练、说话训练、思维训练等等。

三、说教学程序

1、导课

首先用解题切入的方法导入新课。随后,在学生初步学习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请学生说说课文大意并让学生提出质疑内容。(课前教师预设学生会提出以下问题,如为什么说“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我为什么‘着急’‘悲伤’,又为什么‘高兴’‘快乐’呢?”;“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等等)

新课标对三、四年级阅读能力提出明确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学贵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对问题的认识也就只能停留在表层和形式上。同时,为了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带着质疑探究课文内容,进而品读课文内容,完成教学思路中的“会文”。接下来教师由整体插入到部分带领学生进行文章重点句段的品读。

2、品读重点句段

都说读林清玄的散文有如饮一杯甘美的山泉。那就让我们开始品吧,看看哪个同学从哪品出了什么样的味道。?

设计这样的过渡语,是为了将学生带入文本的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为学生指明方向。学生品读时,老师参与其中,和他们一道思考、交流和分享。在这种开放的课堂思维状态下,学生积极思维而不受约束,在交流的过程中尊重他们的个性体验.

下面,我将引导学生重点品读如下两个内容:

(1)、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

怎么来理解这个在学生心目中很抽象的一个句子呢?

第一步提问:什么事物是属于时间里永远不会回来的?指名学生用书上的具体语言来说明。

第二步:课件出示内容:

学生很容易找到下面的句子,这三句话分别用了生活中常见的三种场景来阐述时间里的事物是怎样不会回来的。

第三步,充分地并多形式地朗读(指名读,自邀伙伴读,范读),谈自己的感受。此时学生的理解必定是粗略的,浅显的。为了更进一步地体会句子的含义

第四步教师联系生活经历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

看着幸福的你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老师心中真是羡慕。于是老师就想呀,我要是能回到和你们一样小,就也能幸福地坐在教室里读书学习了。可是——不可能了。因为我不可能回到和你们一样小的年龄,因为它是时间里的事物,永远不会回来了。

同学们,你有这样的经历吗?(以此让学生联系生活经历自由说)在学生切实理解的基础上,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失望,无奈,伤心)最后老师小结:是呀,我们从中感受到时间是多么宝贵,如流水般,一去再不复返。关于时间流逝飞快却又无法挽留的句子,林清玄写得如此的细腻,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在《匆匆》一文中也有精彩的描写,出示课件显示《匆匆》中的一段文字。学生读读悟悟。

通过教师对文章这三个自然段的分析,学生水到渠成的对“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这句话有所理解,有所感悟。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引用《匆匆》的段落更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欣赏文字,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起到了帮助的作用。

(2)重点句段二 假若一直和时间赛跑,,就可以成功。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个句子,老师带领学生回顾了作者由着急、悲伤到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的这一段心路历程。

课件出示句子一、我为什么‘着急’‘悲伤’,指名读并谈谈理解。时间是很宝贵的,所以面对时间的流逝我悲伤

课件出示句子二自由读,说说高兴和快乐的理由。

作者和时间赛跑,受益无穷啊。他成功了。课件出示林清玄的简介

回过头去教师小结并引导学生反思:一位作家,取得这么大的成功,受到这么多人的欢迎,我们不得不停下放飞的思绪,寻找原因。那是什么原因呢?(引导学生说出作者正因为认识到时间的宝贵,所以他才更加珍惜,才更加努力,最终获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功!)(板书:珍惜时间 努力奋斗 )

紧接着老师让学生从自己身上或周围人的身上用具体的事例再来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在这一句子的教学中学生对文本中进行深入地解读,加上真实材料辅佐验证,他们心里定能泛起不平静的涟漪。达到了很好的教育的目的。 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假若一直和时间赛跑,就可以成功”将这句话送给自己。

随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收集的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并选择一句送给自己或同桌。老师也课件出示一些经典的关于珍惜时间的名句送给同学们。

四、说说板书设计:

这是根据作者行文的思路和课文的重难点设计的板书,学生可以简单明了的理清文章脉络。因为时间一去不复返而显得宝贵;因为宝贵,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奋斗,这样才能成功。

很久以前读过王小波的一篇文章《一只特例独行的猪》,仔细揣摩一下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就是要教会学生们学会做一只这样思想的小猪,行走在文本的字里行间,读出文本背后属于自己的感受和思想,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学会个性化的阅读。

《小学教学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