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5-09-05 09:31:30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1

一、课文简说:

《蒙娜丽莎之约》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细致地展现了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天才的想象力。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等候欣赏《蒙娜丽莎》的心情和此画来纽约展出的原因;接着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传神的语言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具体介绍了画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别详细描写了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秘的微笑,以及她优雅的坐姿、交叠的双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后用精炼而饱含激情的语言告诉大家,蒙娜丽莎给人带来了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整篇文章文笔洗练,文字浅显流畅,可谓是介绍艺术品的传神之作。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2、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重点

对照插图,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似幻的妩媚微笑,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

四、教学设计意图:

1、谈话、赏画导入。教学开始向学生介绍《蒙娜丽莎》,通过观赏图画,谈感受,使学生对《蒙娜丽莎》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2、读课文,感受名画。本课是略读课文,所以体现高年级略读课文的特点。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蒙娜丽莎的永恒美。我采用以下教学思路:

⑴ 初读课文,粗知大意:

先让学生速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大致理解有关词语,并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叙述顺序。学生提供交流时间,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读书交流,感知文章脉络,为下文学习做铺垫。)

⑵ 再读课文,感受名画魅力:

第二遍布置学生读课文,让学生找到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通过图文对照让学生充分感受蒙娜丽莎微笑的神秘,体会她的舒畅温柔、哀伤、亲切和矜持。引导学生重点交流从哪些具体描写中看出了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作者看到这幅画想到了什么。学习作者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蒙娜丽莎描写生动的。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从扶到放的过程,即重点讲解第六自然段,然后让学生自己学5、7两段。学完画像这部分后,鼓励学生当小小解说员。

(设计意图:这部分教学是这课的重点,教学设计突出了重点,即: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引导学生交流细节描写中感受到什么。)

3、回扣前文,加深感悟。在学完了5-7自然段后,我们再回顾全文,让学生不仅能从具体的描述中感悟蒙娜丽莎的魅力,还让学生体会到从排队等候中也能感受到这幅名画的魅力。

4、课尾引入达·芬奇的另一幅名画《最后的晚餐》,和制作一个卡片,借此培养学生对绘画艺术的兴趣和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不足之处:

一节课上下来觉得还有好多地方做得不到位,对于名画,学生很难从专业的角度去审视,所以应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本课的语言生动,文字流畅,而我在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方面做得还很不够。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马诗》是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前两句描写了边塞肃杀的风光,后两句以马喻己,表达了渴望受到赏识、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愿望;《石灰吟》是明朝爱国诗人、名臣于谦的作品,托物言志,以石灰自喻,表明自己不怕牺牲、坚守高尚情操的决心;《竹石》是清朝诗人郑燮的作品,通过描写竹子的品质,表达自己刚直不阿、正直不屈的高风亮节。本课是本年级第四单元的第一课,紧扣单元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需要学生更多了解诗人生平,理解诗歌情感,对培养学生的理解发掘能力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二)教学目标

1.会写“络、锤”等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竹石》。

3.结合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的情景,感知诗的大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4.查找资料,加深对诗的理解,了解诗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竹石》。

难点:

结合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的情景,感知诗的大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法

古诗需要充分朗读、熟读成诵,有感情朗读。本课的古诗是三首气势坚定的诗,因此主要采用学生跟读、有感情朗读和自由朗读等形式,要求学生在理解诗中情感的基础上读出气势。

2.发现点拔教学法

本课的诗语言简单朴实,学生可以自行理解,但是在情感把握上,需要更上升一层,因此我采取发现点拨教学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学习。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和古诗相关图片,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让课堂更生动。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大概了解课文内容,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课内主要是朗读课文,学习生字和课文内容,结合课后习题,进行适当练习,从而掌握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要结合课前的预习和课后习题,紧扣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流程,以达成教学目标。

(一)布置预习

1.通读古诗,把不认识的字词注音并搞清楚字义。

2.了解诗人生平简介及人物轶事。

3.划出自己喜欢的诗句,思考为什么喜欢。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在古诗中,一些植物或动物常被诗人赋予品格或志向,让我们走进《古诗三首》,一起来了解。

二、学习生字。

1.学生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课件出示生字。教师检查预习情况。重点交流的几个字:络,锤,凿。

三、学习《马诗》。

1.课件出示诗人简介。

2.学生诵读古诗,互相交流,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诗 ……此处隐藏25160个字……讨论。可见,此处的设计有一举多得之功效。

【说板书设计】

我边分析课文边直观形象地板书,这样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知道《桃花心木》其实是借种树喻育人的深刻含义。

桃花心木

种树:浇水不定时、不定量,自找水源,长成百年大树

育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独立自主、经得起考验

(借种树喻育人)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一)教学简析

 《灯光》是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中第三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火与光”。本单元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火与光对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感受课文中主人公所表现出来的英雄主义精神,从而受到主人公一心为他人、甘于奉献的美好精神的熏陶。本文主要是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珍惜、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本单元教学提示“教学本单元,要引导学生自主积累语言文字,同时感受文中主人公表现出来的英雄主义,一心为他人、甘于奉献的美好精神,受到教育和熏陶。”结合本课及学生特点,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下列词语:倚、憧憬、千钧一发、围歼战、璀璨。

2、能力目标:a、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b、学习本课首尾照应的写作方法,并体会其中的深意。

3、情感目标:体会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付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二、说教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的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采用了以读为本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小学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自由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的阅读和创造性的阅读能力。其最佳方法之一便是让学生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适时的点拨,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发表独特的见解。结合教材特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自读自悟、适时点拨、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法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

1、结合工具书,学习生字词。在扫除字、词障碍的基础上阅读课文,并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引导学生读读课后的“金钥匙”,借鉴其中的读书方法,圈圈写写,批批注注。

3、边读边思考:读了这个故事,郝副营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4、小组交流、讨论,班级展示,教师适时点拨。

5、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革命先烈的英雄主义精神。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设想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拉好窗帘,关上灯,让孩子们感受灯光突然亮起来那一刹那的喜悦。

2、幻灯片出示“天安门前灯火辉煌”的图片,让学生看后谈谈感受。

3、是的,许多人都和大家一样,觉得灯光“多好啊”。他们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灯光》。

(情景的创设,很大程度上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谈感受的过程,锻炼了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结合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2、初步朗读课文,正音。

3、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结合“金钥匙”自学课文:

(在读懂的地方写批注和心得;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做好讨论的准备。)

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自由读,讨论。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试着给课文分段,了解前后呼应的写作方法。

2、交流展示。

3、齐读课文。

(反复的朗读,体现了《新课标》中:语文的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第二课时设想

一、直接导入,回顾旧知:

1、读读下列词语,并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

温暖赞叹围歼战聚精会神憧憬震天动地千钧一发暴露璀璨

2、回忆课文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课文中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写往事?

二、精读课文:

(一)读了这个故事,郝副营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完成填空:()的郝副营长。

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郝副营长的句子读一读,在旁边写出批注。

2、小组交流,班级交流。

3、指导感情朗读。(自读、齐读、分角色读)

(二)文中几次写到灯光?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谈谈感受,体会作者的深意。

1、自由读文,思考。

2、交流汇报。

3、师小结:课文五次写到灯光;课文的开头意在引起对往事的回忆,结尾同开头照应。这样的开头结尾,是为了告诉读者:这样光明温暖的灯光、这样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千万不要忘记那些缔造新中国,给我们带来幸福生活的革命先烈。

4、齐读文中描写灯光的语句。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在不断的与文本对话的同时,通过在“读、悟、说、读”朗读中训练语言文字,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在朗读中发散思维,在朗读中陶冶情操。走近英雄,感受英雄的高尚品质。)

三、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我们今天走着的这条幸福的路,正是这些革命前辈们用生命和鲜血给铺成的;他们身上的那种崇高的思想品质,就是留给我们这一代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拓展延伸,畅所欲言:(欣赏都市夜景图片)

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后,得到了许多的启示,教师及时提供给学生说话的机会,让学生从现实中,从与同伴的交流中,得到更多的启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发展他们的想象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沟通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因此,我设计下面的练习:

你想对英雄说些什么?(引导学生写简单的感受)

五、布置课外作业:

1、摘抄四字词,并选择一、二个造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说板书设计:

广场引起回忆

幸福生活

灯光往事献出生命(珍惜、创造)

(王愿坚)来之不易

广场思念战友

板书我主要抓住两点来设计:

1、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

2、紧扣文章主要内容,突出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