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5-10-24 17:17:18
实用的语文教案4篇

实用的语文教案4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初读课文,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填准相应的动词,根据学情选择难写的字词展开学习。通过浏览课文,找出表示时间的重点词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2、通过学习课文,独立填表,在集体交流中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通过联系生活、合作填表,在同伴互助中了解本地春节的风俗习惯。

3、通过深读课文,体悟情感,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传统文化。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并试着迁移运用。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初读课文,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填准相应的动词,根据学情选择难写的字词展开学习。通过浏览课文,找出表示时间的重点词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2、通过学习课文,独立填表,在集体交流中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通过联系生活、合作填表,在同伴互助中了解本地春节的风俗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比较揭题

1、营造氛围,聊聊春节。

在儿童歌曲《过年了》中走进课堂,让学生来聊聊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请学生把关键的词语(或重要时间、重要事件)板书在黑板的一侧。

2、点明不同,比较揭题。

刚才,大家交流的是我们家乡的春节。今天我们要走进的是北京的春节,看看老舍笔下的老北京的春节是什么样的?(师板书课题)请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梳理脉终

1、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请大家自由、大声地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读准多音字:间断铺户正月掺和分外万象更新

(3)填准动词:

()腊八粥()腊八蒜()杂拌儿

()鞭炮()年菜()对联

()庙会()灯笼

(4)请学生互相提醒难写的字词:如熬、逛、榛子等,并展开书写练习。

2、直击首尾,了解始末。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了解春节开始的时间。

(2)指名读课文最后1个自然段,知晓春节结束的时间。

3、浏览课文,理清脉络。

(1)浏览课文,画出春节经历的几个时间段。

(2)交流梳理,按顺序排列这几个时间段,揣摩文章的顺序。

腊月初旬——腊月二十三——过了二十三——除夕——正月初——正月初六——元宵——正月十九

三、再读课文,了解风俗

1、默读课文,独立填表。(可联系刚才填写动词的那些事情)

时间风俗习惯

腊月初旬

腊月二十三

过了二十三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初六

元宵

正月十九

2、集体交流,完善内容。

在读课文中进一步完善表格填写,了解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

3、同桌合作,梳理内容。

根据表格,同桌之间互相说说,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

四、联系生活,迁移运用

1、同桌合作,完成填表。

联系课始谈话内容以及黑板一侧的板书,同桌一起合作填写表格。

时间风俗习惯

2、小组合作,完善填写。

小组内展开交流,了解本地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在老师的帮助下,把表格内

容填写完整。

五、巩固训练

打开“基础训练—《北京的春节》”,一起来闯关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深读课文,体悟情感,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传统文化。

2、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并试着迁移运用。

一、复习回顾,了解内容

1、利用表格,想想说说。

看看填写好的表格,想一想,说一说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

2、简单回顾,说说读读。

说一说北京人过春节给自己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有感情地读读自己喜欢的那部分内容。

二、深读课文,感悟写法

1、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请大家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北京春节给作者老舍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

2、聚焦除夕,感受热闹。

(1)文中具体介绍除夕的活动分别是什么?

(2)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分组学习,体会写法。

分组学习描写“正月初一”“元宵”部分,试着说说自己的感受,并思考作者是怎样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的。

4、分清详略,领悟好处。

再出示第一课时已填写完整的“北京的春节”的表格,后面加上一栏“详略安排”,继续填写。

讨论文章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单,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聚焦孩子,体悟情感

1、跳读课文,找出内容。

请大家跳着读课文,找出描写小孩子过春节的相关句子。

2、读读句子,说说感受。

认真地读读这些句子,说说自己的真实感受。

3、静心思考,体悟情感。

如果课文只写这些内容,行不行?如果课文不写这些内容,感觉怎么样?

四、联系生活,迁移运用

1、联系表格,安排详略。

再出示第一课时已填写的“家乡的春节”的表格,后面加上一栏“详略安排”,继续填写。

2、围绕表格,展开交流。

家乡人是怎样过春节的,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3、利用表格,迁移练笔。

选择印象最深的一处,试着写一写。

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写写《家乡的春节》。

五、巩固训练

打开“阅读训练—《北京的春节》”,一起来闯关吧!

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一读,说说作者是怎样打比方的。

2、照样子,修改病句。

教学过程:

一、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请同学读一读句子,其他同学思考:这两句中把什么比作什么?用什么比喻什么?

(2)想一想:为什么云雾一会儿像“茫茫的大海”,一会儿又像“巨大的天幕”?

引导进行比较分析

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图,增添感性认识。

(3)教师范读, ……此处隐藏2318个字……读课文,千万别忘了自己的好习惯,利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标出自然段,画出自己认为难懂的生字词,有一句话叫“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定要做好批注。

2.同学们的习惯很好,批注得很详细。同桌之间交流生字,对于生僻的字词两人结合查字典解决;实在有困难的字词可请教老师。同学们交流得很热烈,可见你们的自主能力很强。刚才我在下面有同学把自己的疑问留给了我,这样,先看一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生字、词语,看有没有大家想知道的。

3.老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把学生容易读错的字词用幻灯片展示出,和学生进一步学习。在交流过程中可以把同学们的疑问强调一下,并提醒该学生注意。然后通过读一读、记一记、抄一抄的方式对生字词进行巩固。

4.再读全文,要求学生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也可同桌对读,相互检查,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

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蓄、迫、纠、缠、邀、扰、拒、签、订、宁、要、妄”的读音,并组词语。(课件出示3)

字音难点:“宁”在本课读(nìnɡ),避免读成(nínɡ),“要”在本课读(yāo),“迫”读(pò)避免读成(pè),注意读准确。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目标:(课件出示4)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2)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2.梅兰芳明白日本人一次又一次“邀请”他登台的目的,更明白地拒绝日本人,在当时来说就等于放弃自己挚爱的京剧艺术。“茫茫青史……”著名画家丰子恺对梅兰芳的这个评价是恰如其分的,接下来的几件事情就是最好的证明。(板书:避港拒演 蓄须明志 自伤身体)

3.自学提示:(课件出示5)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后三件事,画出能表现梅兰芳爱国情怀的语句或令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做出批注。

4.学生交流。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一边默读,一边思考:

(1)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

老师提示: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注意每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梅兰芳的表现,用笔画起来;然后展示,最好用课文中的词语总结,也可提示让学生根据梅兰芳先生辗转的地点来分析总结。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同学们的思路一定要清晰,一定要把握住梅兰芳先生为了躲避日本人的骚扰,辗转的几个地点来说,这样不容易乱。哪位同学先来总结一下?

生举手。

师:你很勇敢!尽量用课文中的词语。

生总结。

你总结得很全面,谁能概括一下,就是语言再简介一些。

师小结: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不久,上海沦陷,日本人想利用梅兰芳先生的影响来美化侵略者的丑恶行径,就“邀请”梅兰芳先生为他们演出,但都被梅兰芳先生想尽一切办法拒绝了。

(课件出示6)

课文一共叙述了五件事,它们分别是:

拒绝登台;香港拒演;卖房度日;蓄须明志;自伤身体。

(2)这五件事叙述得有详有略,你们认为其中哪件事写得特别详细?具体地描述了哪些内容?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设置问题:

这件事情的叙述用了多少个自然段?

你认为这件事作者在叙述时抓住了梅兰芳哪些描写?

语言、行为、心理,能试着读读吗?

你感觉梅兰芳为什么要蓄须?

蓄须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不蓄不行吗?

此时梅兰芳的心情怎么样?

在文中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师小结:梅兰芳用蓄须来对付日本人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梅兰芳内心是苦闷的,蓄须后内心又是极为痛苦的,我们来读第3自然段,感受一下梅兰芳当时的精神世界。

(3)你认为梅兰芳所有的表现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从文中能找到这样的句子来评价一下他吗?(课件出示7)

学生交流讨论。

“大家敬佩他的高超演技,更敬佩他的民族气节。”

让学生评价梅兰芳先生的做法,体现了他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他热爱艺术,更热爱中华民族。他是民族存亡、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老师指导学生再读第六自然段。

出示句子:(课件出示8)

(1)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能去了。”但是,不去演出要想个办法对付啊。

(2)梅兰芳找到了一位当医生的好朋友,说明了自己的危险处境,请朋友设法让他生一场“大病”,以摆脱日本人。日本军医闯进梅兰芳的家,看见他盖着棉被躺在床上,床边桌子上放着很多药。军医用手摸了摸梅兰芳的额头,滚烫滚烫的,看不出破绽,只好认定梅兰芳得了重病,不能登台演出了。

讨论总结梅兰芳先生高度的精神境界和为国家做出的巨大牺牲。

让学生自由的谈谈想对梅兰芳说些什么?

从而使学生内心升腾起对梅兰芳的敬佩。

四、积累拓展

1.师小结:面对这样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请把你心中的歌,化作笔下的情,把你想说的话写在梅兰芳先生的画像旁边。

(课件出示9)

古往今来,像梅兰芳这样的爱国志士还有很多。你能说说一些爱国诗句吗?

2.回忆课文具体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每件事概括出来。

五、总结全课

同学们,如果说梅兰芳风靡海外,受到全世界人地爱戴是缘于他优美的嗓音,精湛的技艺,那么他坚定不移的民族气节使他在人们的心目中地位越来越高尚,称为一代又一代人心目中永远的偶像。

六、布置作业

(课件出示10)

同学们课下查阅、搜集有关爱国志士的资料,办一份手抄报。

板书设计:

23梅兰芳蓄须

教学反思:

1. 在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的引导和点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培养了学生想象能力和创造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在教学中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比如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等。使整节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 课堂作业尽量做到练习基础化、典型化,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强化了基础知识的掌握。

在课当教学中的不足,从教学实际出发,将课件作为学生与文本交流、师生情感交流、协作的工具,创设学习环境的工具。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为学习语文奠定情感基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4.在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和课堂机智,应变能力。

总之,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我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努力改正,对于本节课一些较为好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我也会继续沿用,并继续多在教材的钻研和课堂的调控方面多下功夫,不断地实践、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实用的语文教案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