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身体教案

时间:2025-07-01 05:38:16
关于我的身体教案模板十篇

关于我的身体教案模板十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的身体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的身体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教会幼儿在平衡木上变换手臂动作走,增强幼儿平衡能力。

2、 发展幼儿跑的动作,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宽15厘米,高30~40厘米的平衡板4块,塑料圈每对一个。

2、 活动前学会儿歌。(参考p75)

3、 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队列练习。教师:“小朋友,现在我们学运动员来进行队列练习。”队形变化:大圆——》四路开花——》八路开花——》大圆——》四路纵队。

2、运动员模仿操:射击(上肢运动)、游泳(下蹲运动)、举重(腹背运动)、推铅球(体转运动)、打排球(跳跃运动)、自由体操(放松运动)。要求幼儿学做运动员模仿操,要学得对,学得象,做得到位有力。

二、基本部分:1、幼儿跟老师在地面上复习平衡木上的体操动作(边念儿歌p76边做动作)。

2、幼儿在平衡木上进行体操动作练习。老师将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四队,幼儿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复习游戏“追圈”。老师交代游戏规则:先滚动圈,追到后再继续滚动,绕过目标回来后将圈交给第二个幼儿,游戏继续进行。

三、结束部分:1、总结幼儿学习平衡木动作的情况。

2、做放松整理运动。

我的身体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幼儿对空间(位置关系)的感知,在开始时是模糊不清的。他们在观察两张具有同样物体只是位置不同的画面时,往往把它们说成是一样的,而不能区分其间的差异。所以幼儿掌握空间定向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对幼儿进行空间位置定向的教育是先从幼儿自身为中心开始的,引导幼儿学习区分左右,让幼儿初步感知对称。

对中班的幼儿来说,对自己身体的特征还不是很了解。他们知道自己有两只手,两只脚,两只眼睛等,都是一模一样的,还尚未感觉到是对称的,通过学习、感知和积累,在看看、玩玩、比比中,使幼儿知道自己身体一一对称的特征。

活动目标

教师充分运用对称思想,能让幼儿分清左右,知道对称的东西不但是一模一样的,而且是成双的,激发幼儿的探究欲,能去探索生活中对称的秘密。

活动准备

1.创编儿歌《可爱的身体》。

2.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内容是人的立体模型(卡通型),图片数张。

一.出示人体模型,引导启发幼儿。

1.老师与幼儿一起观察讨论桌上的模型,它是长得怎样的?由什么组成的?(让幼儿初步感知人是由不同的器官组合而成的)

2.让幼儿看看、数数,眼睛、鼻子、手、脚、耳朵、头发、眉毛、嘴巴等各有几个?它们对称吗?(让幼儿初步感知“对称”,对其有初步的印象)

3.和人体模型做游戏,让幼儿说出正确的量词。

A.老师指人体模型的眼睛(耳朵等),请一名幼儿说:“一双眼睛(耳朵等)”

B.老师指人体模型的手(脚等),请一名幼儿说:“一双手(脚等)”

二.利用人体卡通模型,来念儿歌《可爱的身体》,让幼儿能初步理解歌词,巩固对量词的理解。把儿歌和人体模型及幼儿自身三者融为一体,使幼儿更加清楚地知道,人的身上有哪些部位是对称的,并增加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可爱的身体》

一双小手巧又巧,左手右手来对称;

一双小脚蹦又跳,左脚由脚来对称;

一双眼睛圆又圆,左眼右眼来对称;

一双耳朵灵又灵,左耳右耳来对称。

三.开展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

1.猜一猜,它是什么?

老师说出身体一个部位的用途。比如一个小朋友在东,一个小朋友在西,听起声音很清楚,请幼儿猜一猜是什么?(耳朵)

2.说一说,是左还是右?

[page_break]

老师说出身体某一部位的左或右,请幼儿说出对称的是哪里。比如老师说左手,幼儿就说右手,并举起右手。

3.找一找,谁是对称的朋友?

发给每位幼儿一张图片,图片上画有一只眼睛(或一只手、一只耳朵等),请幼儿找位和自己对称图片的幼儿做朋友,两个幼儿站在一起,数一数有几对眼睛。(复习10以内的数数)

4.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制作若干个对称图形(或图案),附加几个不对称图形(或图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图形(或图案),请幼儿观察后讨论,为什么是对称的(或不对称的),并进行归类。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幼儿有操作电脑的机会。

效果分析:

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幼儿知道怎样的东西是对称的东西,延伸活动中发现有些幼儿还不能正确区别对称与不对称的物体,主要表现在美术活动中。因此,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来开展活动,让幼儿主动去观察、研究,进一步感知事物的对称性和不对称。

我的身体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探索用不同的方法玩出不同的声音,并能组合成一段好听的音乐。

2. 乐意通过演示、讲述的方法与同伴交流自己探索的结果,体验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生活中的物品,节奏卡,橡皮筋和各种盒子。

活动过程:

一、尝试让身体发出声音,激发探索的兴趣。

幼儿闭眼睛,教师捻指,幼儿猜测。

提问:听到了什么声音,是身体哪个部位发出来的,是怎么发出来的,你还有什么方法让手发出声音。

幼儿尝试让自己的身体的不同部位发出声音。

提问:你身体的其他部位能发出声音吗,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请你来试一试。

音乐游戏《我的身体都会响》

让我们把身体上好听的声音变成一个好玩的游戏吧。

×× ×× | × × |

师: 我的 小脚

幼儿: 踏 踏

小结:原来我们身体的许多部位都会发出声音,有的还能发出不同的声音,真有趣。

二、尝试让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感知声音的不同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幼儿辨认

提问: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许多物品,看看都有什么?

幼儿自由尝试操作,教师引导幼儿一边探索物体发声的方法,一边倾听声音的不同。

师:请你想办法让这些物品发出好听的声音,并仔细听他发出的声音是怎么样的。

集中交流

提问:你用什么物品发出声音?发出怎么样的声音?你使用了什么方法?还能用什么 ……此处隐藏1996个字……身体部分部位的特点。

2、了解身体保健的基本常识,懂得爱惜自己的身体。

3、纠正不良习惯,逐步养成良好的个人保健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老师:《十万个为什么》中医学知识,头饰和红领巾。

学生:课前,想家长请教身体如何保护。

活动课时:3课时。

具体活动过程:

活动案例一 保护我们的眼睛和耳朵

1、复习上节课内容:

(1)身体各部位的名称。

(2)每部分器官对身体的重要作用。

老师过渡:既然身体的每个部分,每个零件都有着这样重要的作用,我们就有必要保护好它们。这里,我们从外到内跟大家讲讲如何保护身体各部位器官。今天,先讲五官科的保护。(五官科包括:眼、耳、鼻、喉、牙齿)

2、眼睛的保护。

(1)为什么要保护眼睛?

(原因:第一眼睛带来光明。做实验:全班闭上眼睛体会盲人的生活;用红领巾蒙住一位学生的眼睛让其往讲台上走。第二:保护不好眼睛会生眼疾,给生活带来不方便。例如:沙眼、红眼病不能上课,会传染;近似眼戴眼镜,跑步跑不快,照相不好看……等等.)

(2)如何保护眼睛?

第一: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并自由发言。

第二:老师讲述“小眼镜找朋友”的故事。(书上P4页内容)

(3)老师讲眼睛的特殊作用。(书上P5页内容)

3、讲耳朵的保护。

(1)为什么要保护耳朵?

(原因有二:听声音,说话听话;生病的危害:中耳炎影响大脑。)

(2)请学生讲该如何保护耳朵。

(3)判断以下行为的对与错。(书上P6页内容)

(4)知识拓展;在大街上,人们怎样保护耳朵?(书上P7页内容)

4、现场带学生做一遍眼保健操和护耳操。

5、布置作业:回家向爸爸、妈妈请教鼻子和牙齿的保护方法。

6、每课小故事。(《科普知识故事》)

活动案例二 保护我们的鼻子和牙齿

1、复习上节课内容:如何保护眼睛和耳朵?

老师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五官科的保护----鼻子和牙齿的保护。

2、牙齿的保护。

(1)为什么要保护牙齿?(牙齿的作用和重要性)

方法:学生和老师共同讲述。牙齿主要是咀嚼食物的器官,没有它,无法消化食物。

(2)如何保护眼睛?(坚持刷牙)

第一: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并自由发言。

第二:老师现场做小调查:我们一天应该刷几次牙?什么是正确的刷牙方法?新牙掉了,还能再长上来吗?

第三:看录像《蓝猫刷牙讲座》

第四:选择判断以下行为的对与错。(书上P3页内容)

第五:学习《刷牙歌》及牙齿的小知识。(9月20日爱牙日)

3、讲鼻子的保护。

(1)为什么要保护鼻子?(鼻子的作用和重要性)

(原因有二:呼吸的重要器官;生病的危害:鼻炎影响大脑。)

(2)请学生讲该如何保护鼻子。

(少抠鼻子,感冒要看彻底,冬天要戴口罩)

(3)老师讲《十万个为什么》中鼻子的医学故事。

4、布置作业:回家向爸爸、妈妈请教骨骼和内脏的保护方法。

5、每课小故事。(《科普知识故事》)

活动案例三 保护我们的骨骼和肠胃

1、复习上节课内容:如何保护鼻子和牙齿?

老师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五官科的保护;这节课 ,我们再来讲讲内部器官的保护。

2、骨骼的保护。

(1)为什么要保护骨骼?(骨骼的作用和重要性)

方法:学生和老师共同讲述。骨骼是身体的支撑,像盖房子的墙与柱子;医学上讲人体有两大痛:骨痛和神经痛。骨折,使人走不了路,干不成活,生活不能自理。

(2)如何保护骨骼?

第一: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并自由发言。

第二:老师讲:坐如钟,立如松,行如风。(保护好脊柱);

我们还要多喝牛奶。(补钙,多晒太阳);

注意安全,不乱闯红灯。(防止骨折)

第三:看书复习骨骼的保护。(书上P8页内容)

3、讲肠胃的保护。

(1)为什么要保护肠胃?(肠胃的作用和重要性)

(先听《种子的旅行》故事及《食物的旅行》书上P11页内容;再讲肠胃的消化作用。)

(2)请学生讲该如何保护肠胃。

(吃饭不要吃多,导致积食;冷热搭配;坚持吃早餐,预防胆结石。)

(3)做选择游戏:胃喜欢谁?(书上P9页内容)

(4)现场发头饰表演《食物的旅行》。

4、布置作业:回家把学过的身体保护知识讲给爸爸、妈妈。

5、每课小故事。(《科普知识故事》)

我的身体教案 篇10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处于懵懂时期,知识经验不够丰富,但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探索世界不妨从幼儿自身开始。身体是每个孩子都有的,却很少有机会去仔细观察它,创设这样的机会让孩子们感受,在游戏中萌发对身体的初步探索兴趣。

在活动形式安排上,我考虑到了幼儿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行动"的特点,通过看、说、摸、跳等形式,让孩子们在宽松的氛围中充分地感知、体验、表达,在发展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获得保护身体的粗浅知识。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初步了解身体各部位的名称。

2.运用身体各部位积极参与活动,感受身体的重要性。

3.体验游戏的乐趣,萌发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已有初步的认识人体的经验。

物质材料准备:10个呼啦圈,一块大布,每人一张拼图,三首奥尔夫音乐。

活动过程:

一、韵律导入,认知身体"小朋友,你知道我们的身体有哪些部位吗?"(有脚、头、肩膀……)"让我们一起再来认识一下它们,从头开始吧!"

二、摸摸猜猜,学说儿歌过渡:"小朋友真棒,身体的各个部位:头、手、脚都协调地动起来了。现在先请小朋友坐下,我们来玩个猜猜看的游戏。"1.幼儿触摸,进一步认识身体。

"这块大布下藏着一个人,我们来摸一摸,猜猜你摸到他身体的哪个部位。"2.揭示人体部位名称,学说"我的xx"。

3.完整说儿歌。

三、呼啦圈游戏,协调动作"现在,老师想和小朋友玩一个呼啦圈游戏。"1.介绍游戏规则。

2.听音乐(奥尔夫--开始、停止的音乐。)玩游戏,适当增加难度。

四、模仿想象,迁移经验过渡:我们认识了身体的这么多部位,好能干啊!你的身体平时都干些什么事,谁能表演一下?(洗脸、刷牙、打电话……)

1.模仿生活动作。

2.归纳提升保护身体的办法,升华爱惜身体、珍爱生命的情感。

《关于我的身体教案模板十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